台风查帕卡移动路径怎么看
台风查帕卡(Typhoon Cempaka,国际编号:2107)是2021年太平洋台风季中备受关注的热带气旋之一。它的移动路径不仅影响了我国华南沿海地区,还引发了广泛的气象预警和防灾准备。了解台风查帕卡的移动路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防范其可能带来的危害。
台风查帕卡的生成可以追溯到2021年7月19日。当天,南海热带低压逐渐增强,并在8时被中央气象台升格为热带风暴。随着时间的推移,热带风暴的强度不断增强,到7月19日23时,已被中央气象台升格为台风。这一命名源自马来西亚,是一种以其芬芳花朵闻名的植物,用以取代2015年重创菲律宾而被除名的超强台风“茉莉”。这是“查帕卡”名称的首次使用。
台风查帕卡的移动路径在气象预报中逐步清晰,以下是其主要移动阶段的概述:
1. 生成与增强阶段:
7月19日:台风查帕卡形成初期,其中心位于广东省阳江市东南方向的南海海面上。当天下午,台风中心最大风力达到9级(热带风暴级),随后不断增强。
7月19日17时:台风查帕卡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0级(25米/秒)。
7月19日23时:台风查帕卡已加强为台风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33米/秒)。
2. 接近登陆阶段:
7月20日:台风查帕卡继续在南海北部海面上向西北方向移动,逐渐接近广东沿海。
7月20日5时:台风中心位于广东阳江东南方约90千米的近海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3级(38米/秒)。
7月20日17时:台风查帕卡中心位于广东阳江东南方约60千米的近海海面上,风力略有减弱,但仍为台风级。
3. 登陆与减弱阶段:
7月20日21时50分:台风查帕卡在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沿海登陆,成为2021年首个登陆中国的台风。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2级(33米/秒)。
7月21日至22日:台风查帕卡登陆后继续向西偏南方向移动,并逐渐减弱为热带低压。
7月22日:热带低压进入广西南宁境内,强度变化不大,随后回旋南落进入北部湾海面,趋向海南岛西北部沿海。
4. 消散阶段:
7月23日至24日:台风查帕卡继续减弱,最终在北部湾内逐渐消散。
7月24日23时:中央气象台对台风查帕卡停止编号,标志着其生命周期的结束。
台风查帕卡的移动路径不仅决定了其登陆地点,还对其所经区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下是对台风查帕卡影响的分析:
1. 气象影响:
强风:台风查帕卡登陆时风力强劲,对广东沿海地区的建筑、树木等造成了严重破坏。
暴雨:受台风影响,广东、海南等地出现了大范围的强降雨,导致多处积水、内涝和地质灾害。
海浪:台风查帕卡引发了海上巨浪,对沿海地区的渔业、航运等产生了不利影响。
2. 经济影响:
农业:强风和暴雨导致农作物受灾严重,影响了农业产量。
旅游业:台风过境时,游客出行受限,景区关闭,对旅游业造成了较大损失。
基础设施:台风查帕卡对道路、桥梁、房屋等基础设施造成了破坏,增加了修复和重建的成本。
3. 社会影响:
居民生活:强风、暴雨等天气现象导致停电、停水、交通受阻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医疗卫生:台风过境时,医疗卫生条件可能受到影响,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灾害防治:台风查帕卡的来袭对当地的应急响应和灾害救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